【自由時報】詹融怡醫師 體驗水晶指甲,磨薄指甲 也易卸甲

27th March2012

【自由時報】詹融怡醫師 體驗水晶指甲,磨薄指甲 也易卸甲

By with 0 Comments
〔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〕為了徹底了解水晶指甲黏貼過程中,究竟可能有哪些傷害,國泰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自己親身體驗,做一次水晶指甲,結果發現黏貼水晶指甲過程中,「磨指甲」以及裝置太長的水晶指甲,是最大的潛藏危機。詹融怡指出,為了增加指甲的摩擦力、加強水晶指甲黏在真指甲的牢固程度,美甲師會先利用器具或是砂紙將消費者的指甲磨薄一部分,指甲變薄,破壞了原先的強度,支撐力已經不夠,再加上黏著劑的刺激,使得指甲容易損壞、剝離。另外,詹融怡說,磨指甲的過程也會讓指甲表面變得不光滑,讓黴菌容易在裡面孳生。因此提高灰指甲等感染機率。詹融怡說,水晶指甲做得「太長」也不健康,臨床上發現一些患者因為做太長,又忘記自己的指甲長度,由於指甲越長、受力越大,拿東西、開易開罐、摳痘痘時,便可能把指甲弄傷。詹融怡建議磨指甲時別磨太深,到足以黏合就可以;長度別太長,做完後也要避免可能拉扯指甲的動作。

【自由時報】訪問詹融怡醫師 -- 水晶指甲超扯 真指甲斷光光

27th March2012

【自由時報】訪問詹融怡醫師 -- 水晶指甲超扯 真指甲斷光光

By with 0 Comments
【自由時報】訪問詹融怡醫師 -- 水晶指甲超扯 真指甲斷光光 Image
〔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〕在新生代偶像女星們帶動下,指甲彩繪、水晶指甲日益風行,坊間指甲美容店林立。不過,皮膚科醫師發現,越來越多妙齡女因 為灰指甲、甲溝炎、甲床分離上門求診。日前一名往國泰醫院皮膚科求診的女病患,疑似因為水晶指甲過長,導致甲床分離,就醫時十個指甲已經掉光。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融怡表示,這名女性患者約二十出頭,就診時十個指甲全都壞掉,只有部分長出小小的指甲。經詢問,患者連續做過兩、三次水晶指甲,由於「日常生活作息中,經常一不小心就扯到指甲」,久而久之,指甲就掉了。詹融怡表示,近年因為水晶指甲風行,很多女性換指甲就像換衣服般頻繁,類似個案每個月都會看到幾名,但多半發生在一兩指,或是只有甲溝炎等症狀,不像這名患者嚴重到十指指甲都掉光。黏著劑腐蝕性太強惹禍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英睿解釋,水晶指甲造成甲床分離,可能是使用的黏著劑腐蝕性太強,影響甲板,以致長出的指甲脆弱變形,也可能是物理性因素,也就是做完水晶指甲、原來的指甲長長後,前後重力、拉力不一,長期機械性拉扯,導致甲床分離。愛美不成反造成表面凹凸三 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趙昭明也曾接獲一名美容師,疑似因為長期貼水晶指甲,接著劑刺激、加上黏接水晶指甲前的破壞程序,導致黴菌感染,就診時手指甲只剩 下三分之一,而且十指全都灰指甲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名患者因為甲床傷害太嚴重,指甲基質受損,「吃的、擦的藥都用了,治療效果還是不彰!」兩年來指甲表面 還是凹凹凸凸。開業皮膚科醫師游鴻儒表示,經常塗指甲油、卸指甲油,難免對指甲造成刺激,水晶指甲又更進一步提高指甲危機。

【媽媽寶寶】雜誌專訪 -- 夏季寶寶消暑對策

27th March2012

【媽媽寶寶】雜誌專訪 -- 夏季寶寶消暑對策

By with 0 Comments
v\00003a* {}o\00003a* {}w\00003a* {}.shape {} -->st1\00003a*{} -->table.MsoNormalTable {font-size:10.0pt;font-family:"Times New Roman";} -->【媽媽寶寶】雜誌專訪夏季寶寶消暑對策 炎炎夏日,酷熱高溫對寶寶的皮膚會造成哪些影響?哪些部分是媽咪應該多加留意的?在此提醒媽咪夏季常見的皮膚病症及消暑對策,好讓寶寶有個平安喜樂的盛夏。 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宗樺醫師表示,寶寶的皮膚柔嫩、角質層薄,加上三歲前汗腺功能尚在完善中,一旦邁入夏季,炎熱的高溫,加速細菌蔓延的速度,將誘發許多皮膚病症。病症類型可簡述為「感染性」與「過敏性」二大類型。 l       感染性的皮膚病症病症一:汗疹即為俗稱的痱子(部分痱子合併濕疹症狀)。原則上汗疹尚未發生感染,但若照顧不當可能引發後續的細菌感染。原因:寶寶的皮膚調節溫度的功能不全,流汗量增加,導致汗水無法順利排出至皮膚表面,造成汗腺阻塞。症狀:皮膚表面出現水滴狀小紅疹。多發作於皮膚摺疊處,如手肘、腋下、膝蓋窩、鼠蹊部,或臉上、下顎、前胸、上背等,若寶寶還處於包尿布階段,也須留心屁屁是否有紅疹出現。預防方式:ü 降低皮膚溫度,減少出汗機會。讓寶寶在通風、涼爽的環境下活動。ü 選擇純綿材質、剪裁寬鬆的衣物,以降低寶寶長疹子的機會。ü 幫寶寶沖涼,清洗後可以使用具收斂效果的痱子粉、痱子水或痱子膏來舒緩症狀。 蔡醫師的提醒:§  一般而言,若媽咪照顧得宜,汗疹約5~7天就會消退了。§  痱子水或痱子膏的用量不宜過多,以免過度收斂,引起乾癢。§  飲食不宜過鹹,鹽分過高的食物,容易誘發汗疹的發生。不妨補充維他命C,有些研究顯示服用維他命C可以預防汗疹的復發。       病症二:汗腺炎若汗疹未妥善處理,反覆發作時,患部容易因寶寶的搔抓而衍發細菌性感染,產生化膿現象,即有可能導致汗腺炎。原因:汗腺炎發生原因為汗管、汗腺腺體及毛囊周圍組織的化膿性發炎。症狀:汗腺炎好發於皮膚表面潮溼部位及通風不良處,好發於三歲以下的寶寶,多發生在頭皮、前額,靠近臉部的區域。患處面積較汗疹來的大,紅疹中夾帶化膿性紅腫,除了汗疹癢的病徵外亦會有痛感。預防方式:保持通風涼爽乾燥。 蔡醫師的提醒:汗腺炎屬於細菌性感染,無法以擦拭痱子膏等用品來治癒,視醫師診斷後會搭配口服消炎藥來治療,若患部化膿情況嚴重,亦須由醫師清理。若寶寶出現上述症狀,媽咪一定要帶寶寶就醫!          病症三:膿痂疹(傳染性膿痂疹)為寶寶夏季最常見的皮膚細菌感染,具有很強的傳染力。原因:膿痂疹為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的細菌感染。夏天溫度高,細菌增生的速度快,加上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為皮膚的常在菌,一旦寶寶肌膚有小傷口,若本身抵抗力弱,便容易受到感染。症狀:膿痂疹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在寶寶的鼻孔四周、臉上出現紅色的疹子,之後疹子中央會出現水皰,這種水皰有搔癢感,容易破裂,破裂後形成紅色結痂。預防方式:做好寶寶的皮膚清潔與指甲清潔,避免搔抓皮膚破皮而讓細菌有機可乘。 蔡醫師的提醒:照顧此病症時,媽咪要留心寶寶搔癢的舉動,若用手接觸患部,則可能將細菌傳至下肢、身體其他部位或兄弟姐妹,形成開放性擴散,甚至會經由血液循環引發併發症(如腎臟發炎),需經醫師指示口服抗生素,局部擦藥膏來治療。若寶寶有上述症狀,請務必請醫師診斷。          l       過敏性的皮膚病症病症一: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,並不會傳染。原因:皮膚的角質層防禦功能不正常,無法保濕,以致各種過敏原或化學物質容易穿透皮膚,使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。症狀:兩歲以內的寶寶,紅色丘疹多出現於臉頰、頸部或頭皮,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,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。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,常反覆搔抓,導致發炎。夏天悶熱潮溼的氣候,有可能造成病情惡化。預防方式:ü     不宜過度清潔,並少用含皂鹼的清潔用品;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,沐浴後則以潤膚乳液以滋潤皮膚;衣物則以不刺激之棉質為佳。ü     夏天要有涼爽的環境,以不流汗為原則。ü     適度運動可以改善寶寶的過敏體質,調節免疫力。但不宜在大太陽下運動。  蔡醫師的提醒:異位性皮膚炎常使用類固醇來治療,媽咪勿輕易到藥房購買治療藥膏,以免劑量過高,或擦拭部位錯誤,造成皮膚變薄等副作用。另蔡醫師介紹,目前國內已有非類固醇的治療藥膏問市,媽咪不用再擔心副作用產生的後遺症。       病症二:丘疹性蕁麻疹夏季蚊蟲孳生,寶寶的高體溫會吸引有趨熱反應的蚊蟲叮咬。叮咬後最常見的皮膚反應就是丘疹性蕁麻疹,亦即俗稱的「紅豆冰」。 原因:丘疹性蕁麻疹致病的主要原因,為蚊蟲叮咬所引發的過敏反應,常與兒童本身體質敏感有關。。症狀:多發生於臉部、手部及下肢周圍,症狀為中間有小水泡的明顯丘疹,奇癢難耐,寶寶通常會加以搔抓。預防方式:丘疹性蕁麻疹的主要是因蚊蟲叮咬所引起的過敏反應,故少到花草樹木多的地方活動!外出活動時可使用防蚊液,以防止蚊蟲近身,使用時,建議噴於衣物上,避免直接接觸寶寶皮膚,帶來刺激,目前市售產品中亦有植物性防蚊液可以選擇。 蔡醫師提醒:被蚊蟲叮咬後,可先冰敷或擦拭小護士等用品,但若寶寶出現破皮、結痂等症狀,媽咪一定要帶寶寶就醫喔!       認識了夏季常見的皮膚病症,媽咪在生活上該如何因應?我們為您整理出「外出」與「居家」二大對策: part 1     外出篇日頭赤炎炎需要帶寶寶外出時,帽子、薄外套、水壺絕對是必備品,以下訊息媽咪不容錯過!§       選擇適宜的防曬用品蔡醫師建議為寶寶選擇純物理性防曬乳(成分中含有ZnO、TiO2),此類防曬乳不會對寶寶的肌膚造成負擔,雖然顏色偏白,但目前技術已可微粒子化,視覺上較厚重,但並不會讓肌膚產生黏膩感,還可有效協助寶寶抵抗紫外線。媽咪在選購時,可以指定專櫃人員介紹。然防曬乳的防曬係數再強,時效也有限,媽咪別忘了1~2小時即需為寶寶補充一次!回家後也要記得清洗乾淨,以免造成過敏。另媽咪可參考環保署網站(http://www.epa.gov.tw)查詢當天的紫外線即時資訊,若可選擇請避免於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外出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資料,當紫外線達過量級(指數8)以上,成人曝曬時間超過20分鐘就可能曬傷,危險級(指數11)以上,曝曬15分鐘就可能曬傷,媽咪一定要注意喔! §       洋蔥式的穿衣法戶外的溫度雖然偏高,但大眾交通工具的空調可是冷颼颼,在搭乘捷運或公車時,別忘了為寶寶添件薄外套。若此次外出會讓寶寶的出汗量增加,建議多帶套備用衣物,以免濕衣物讓寶寶著涼;另提醒媽咪,寶寶換下的衣物要盡速清洗,除了避免細菌孳生,當衣物上汗水中的蛋白質產生變化,不但會破壞衣物的纖維,也會留下難以清洗的黃斑。§       適時的補充水分一般狀況下流汗,寶寶水分的流失比電解質多,當寶寶口渴時,建議媽咪補充白開水即可,不必刻意選擇特殊飲料。 補給水分的注意事項:1.      家長不要給予太多的含糖飲料市售的解渴飲料糖分普遍偏高,無形中造成寶寶熱量上的負擔;另一方面,喝白開水可有效預防「丘疹性蕁麻疹」,降低被蚊蟲叮咬的機率。根據研究,蚊子在遠距離即可辨識二氧化碳,所以只要有呼吸的生物,就將吸引蚊子靠近。若寶寶飲用含糖量高的飲料(例如汽水、果汁等),則呼出二氧化碳濃度會提高,成為蚊蟲的最愛。當寶寶口渴時,白開水是最健康有益的選擇!2.      適合為寶寶補充運動飲料嗎?一般而言,運動飲料並不會造成寶寶腎臟功能的負擔,但請媽咪留心含糖量,或者可稀釋後再飲用。3.      多久補充一次水分?視寶寶的活動量和飲食內容而定,媽咪不妨以1~1.5小時作為參考。         part 2     在家時避開了戶外的大太陽,居家環境的小細節也要提供給媽咪知道!§       合宜的室內溫度保持通風涼爽的居住環境,若家中有空調,建議將溫度設定於25℃,如此,可降低室內溼度亦可保持乾爽。室內溫度維持在舒適的狀態,就可避免寶寶大量流汗!

【媒體專訪】濃妝不當 黑眼圈欲蓋彌彰

26th March2012

【媒體專訪】濃妝不當 黑眼圈欲蓋彌彰

By with 0 Comments
【媒體專訪】濃妝不當 黑眼圈欲蓋彌彰 Image
蔡宗樺醫師 任馬偕醫院主治醫師時期的專訪--濃妝不當 黑眼圈欲蓋彌彰(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四日電)為了消除黑眼圈,不少人將希望寄託在各式眼霜、眼膜上,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宗樺指出,黑眼圈的治療方法包括雷射、使用左旋維他命C導入、注射玻尿酸等,愛美族更要注意厚重持久的眼妝以及不良的卸妝習慣,和用眼過度、熬夜抽菸一樣, 都容易造成黑眼圈。 蔡宗樺表示,黑眼圈可區分三類,一是與體質遺傳 有關,皮囊薄及鬆弛者較易黑眼圈,二眼部血液循環不 良,氧氣供應不足如疲勞、熬夜、抽煙、過度用眼者, 三是慢性鼻炎和鼻過敏的患者,罹患黑眼圈較高,這三 種黑眼圈都有可能表現在血管上及色素沈澱上。 值得一提的是,門診有不少女性病患反映,採用眼 部的煙燻妝、亮彩、以及防水持久的眼線、睫毛膏,經 常的上妝和卸妝,結果眼睛周圍不但細紋增加,黑眼圈 也變嚴重。蔡宗樺說,這是化妝品的某些基質以及防腐劑,可能使皮膚過敏發炎而色素沈澱,防水持久的彩妝易阻塞毛孔,為了徹底卸妝而使用的高油性卸妝產品也可能加重皮膚負擔,再上卸妝時不當用力,都有可能黑眼圈欲蓋彌彰。 蔡宗樺指出,皮膚科以雷射治療黑眼圈有兩類,對 於血管型黑眼圈,大多數醫院採用染料雷射封閉微小血 管,減少眼部皮膚透出靜脈藍黑色的眼暈;對於色素型 黑眼圈,則以雅鉻雷射、脈衝光,淡化眼部的色素沈澱 ,以左旋維他命C導入對於淡化色素也有幫助。 對於眼皮底下構造問題,例如鼻淚溝較明顯,或者 是眼眶較深造成視覺陰影效果的病患,蔡宗樺說,皮膚 科醫師可注射玻尿酸填平底下真皮組織。蔡宗樺指出,黑眼圈即使改善,也容易復發,因為 眼皮是全身皮膚中最脆弱的部位,建議民眾使用溫和性 保養品,避免過度化妝,眼部的卸妝避免搓揉拉扯肌膚,平時避免用眼過度及長時間電腦螢幕輻射,可以有氧按摩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,在營養方面,攝取適量水 果,補充維生素C及K。 蔡宗樺也強調防曬觀念,可以使用含二氧化鈦、氧化鋅的物理性防曬產品,不易刺激眼皮,在雷射治療黑眼圈之後,防曬更是馬虎不得。本文網址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5/12/4/n1142730.htm

【媽媽寶寶 雜誌專訪】--達人指引 孕婦洗髮在家、上美容院FUN輕鬆!

26th March2012

【媽媽寶寶 雜誌專訪】--達人指引 孕婦洗髮在家、上美容院FUN輕鬆!

By with 0 Comments
媽媽寶寶 雜誌 專訪 蔡宗樺醫師--達人指引 孕婦洗髮在家、上美容院FUN輕鬆! 達人指引 孕婦洗髮在家、上美容院FUN輕鬆! 挺著大肚子洗髮是許多孕媽咪會感覺到〝吃力〞的事,偏偏孕期遇上夏天,毛躁、易出油、 難整理等問題紛紛出籠,How to do?Don’t worry,本文邀請具有23年美髮經驗的專家及擅長毛髮問題的皮膚科醫師,為媽咪分別指引在家以及上美容院之正確髮絲管理秘訣,讓妳告別孕期絲髮煩惱、 避免產後落髮加劇! 文/王心妏   採訪諮詢/曼都國際髮型高雄一心店主任設計師陳振村、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宗樺 執行/蘇麗華  攝影/陳炳煌  化妝髮型/郭研君  演出/凌佩瑜  服裝協力/艾琳媽咪屋 場地協力/ZOO Style 在家洗so easy 頭髮隸屬於人體皮膚的一環,大部分人不僅長時間讓它暴露在空氣中,而且會以各式整護髮產品來整理它,甚至也會 以染、燙來美化它,曼都國際髮型技術小組總監暨高雄一心店主任設計師陳振村表示:「只要方法正確、照護得當,髮絲管理如同身體照顧一般;平日要正確清潔、 梳理、照護,偶而為它做改變、做造型,這些都是寵愛髮絲的具體做法。」正確洗髮8步驟 1.梳開頭髮 用較寬大的梳子先將頭髮梳開。若有造型產品殘留者,可沾溫水後再梳理。 2.水溫 以接近人體溫度(約38℃)的水,將頭髮普遍弄濕。(太燙的水除了破壞毛髮結構,也會造成皮脂腺更加發達)。 3.先洗髮根再洗髮絲 將適量的洗髮精倒在手掌上,加水起泡後塗抹到頭髮上,開始以指腹按摩的方式先洗髮根再洗髮絲。建議選擇適合自己髮質的植物性洗髮精。 4.沖掉洗髮精 以清水沖洗掉洗髮精,大約沖洗1~2遍,洗、沖次數依頭髮骯髒程度決定 5.塗抹潤髮乳 接著將潤髮乳塗抹在距離髮根約10公分以下的髮絲,滋潤髮絲。(潤髮乳有將洗髮時開啟的毛麟片密合之功效。)再以清水沖掉潤髮乳 6.擦乾頭髮 使用乾毛巾將頭髮按乾,記得不要過度用力磨擦毛巾與髮絲。 7.吹乾 以國家檢驗合格的吹風機吹乾頭髮。使用吹風機需距離髮絲約10~20公分為宜,可避免電磁輻射傷害。孕婦御用撇步 由於孕媽咪向前彎腰不易且重心不穩,加上浴室原本就屬於居家意外較多的場所,因此陳振村主任貼心提供以下技巧讓媽咪參考: *安全姿勢 準備一張剛好可將雙腳小腿直立的坐椅,洗時盡量找伸手即可握扶(支撐)的位置坐著洗。 *髮絲管理 一旦懷孕,媽咪的頭髮長度及造型最好顧及「方便性」;在清潔方面,習慣自己洗的媽咪可以一般清潔為主,需要深層護理時建議讓他人協助(請老公幫忙或找專業美髮師);在整理方面,以不需要繁複使用造型產品及吹整的髮型為宜。毛髮因孕因人變 人體毛髮原本就有其生長週期,除了不斷增長的明顯變化,其它改變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一點也不自知,但女性若遇上孕期荷爾蒙改變,毛髮的改變就可能會變得比較 明顯。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宗樺指出:「孕媽咪血液中的高濃度動情激素會在懷孕後期達到最高峰,讓頭髮不僅處於『生長期』而且毛囊的壽命會拉 長。」 至於髮質是否改變?蔡宗樺醫師認為因人而異,他說:「大部分媽咪髮質容易隨著原本膚質加劇或改變;例如偏油者變得更容易出油、偏乾者變得更加毛躁,或者乾、油性互換的也有。」 蔡宗樺醫師強調,孕期毛髮鮮少有大困擾,保養之道在於清潔、勿過度拉扯或染燙它;反倒是生產過後,大量的動情激素減少,那些原本在生長期的毛髮會瞬間轉入『靜止期』,因而造成大量落髮,這是比較多產後媽咪會有的困擾。」毛髮成長錦囊 *生長週期 在自然狀態下,每根毛髮會經過:生長期(2~4年)→退化期或稱萎縮期(2~4週)→靜止期或稱休止期(2~4月)。如果毛幹沒有受損,它們會週而復始,直到此毛囊的生命真正結束。 *掉髮 大部分人在同一時間內,會有85%的頭髮處於生長期、1%處於退化期、14%處於靜止期;所以每天掉髮的數量約在50~100根左右;而產後掉髮期可能高達100~200根左右。上美容院enjoy it 上美容院整理頂上三千煩惱絲是許多孕媽咪的共同經驗,除了有主客觀理由必需去之外,美容院的加值服務(例如按摩、精油)也有孕期禁忌,值得孕媽咪多點留意,了解其安全性及注意的事項,畢竟,身懷六甲的妳可是擔負孕育新生命的重責大任喔!美髮服務停看聽 台灣美髮服務可說是街頭巷尾的行業,對於美容院的選擇,陳振村主任表示:「大部分人上美容院都有慣性,通常是在家裡或辦公室附近找一間常去的美容院,甚至

亞東院訊--夏日小心戶外隱翅蟲的皮膚炎

26th March2012

亞東院訊--夏日小心戶外隱翅蟲的皮膚炎

By with 0 Comments
亞東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蔡宗樺門診走進來一位病人頸部很明顯一塊紅色的傷口,從病人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很難受。「醫師,這是什麼怪病? 我又癢又痛。」仔細看他的傷口,局部一片糜爛,有些流湯流水,邊緣形成特殊的不規則形狀。我問他說:「你最近是不是有去戶外玩? 或者家裡附近有草叢?」他很驚訝得說: 「是啊!我昨天出去爬山,不久後就這樣了,你們昨天沒有門診,我先擦小護士,但越擦越嚴重,今天趕快過來看。」「那你有沒有看見什麼小蟲?」 「有啊!經醫師你一提醒,我想到有看到一隻蟲爬在我脖子上,還好我動作快,一下就把它打死,誰知道之後就變這樣了。」問到這裡,我心裡有底,翻出圖譜給病人看:「兇手就是它,隱翅蟲!」隨著天氣漸暖,人們在假期時喜歡到風和日麗的野外旅遊。但是隨著好天氣到臨不只人們出外活動,昆蟲也跟著活躍起來,因此我們要小心這此蟲蟲危機,其中有一種特殊但較不為人知的蟲叫做「隱翅蟲」。隱翅蟲是一種小型昆蟲,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名,它屬於節肢動物門的隱翅蟲屬。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是褐毒隱翅蟲,體長約一公分,寬約○‧二公分,胸部是鐵青色,腹部是黑黃色相間的環紋(圖一)。隱翅蟲皮膚炎的流行和蟲體的生活習性有很大的關係。此蟲喜好棲息在草叢或樹林中,所以受害者以山區、農村或郊區居民為主;近來由於都市綠化的結果,都會地區的病例亦不在少數。其主要在每年的春至夏季出沒,爬行的速度很快,也能飛行,隱翅蟲本身還有趨光習性,夜間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,再加上體型小,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。所以很容易潛入住家中,侵害人體;夏夜中在公園約會的情侶及野外活動的民眾也都是高危險群。侵害之部位主要以沒有衣物遮蔽的曝露部位為主。隱翅蟲的毒害並非蟲體螫咬人體所致,而是由蟲體內所含之刺激性毒素「隱翅蟲素」造成的。隱翅蟲素附著皮膚後會產生緩慢痊癒的壞死性紅斑。隱翅蟲在皮膚上爬行時,就會從關節腔中分泌出體液(富含隱翅蟲素),而引起皮膚病變,造成線狀的病灶;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,則會造成毒液大量濺出,形成糜爛的局面,這時若患者之手指沾到毒液,再去碰觸到的皮膚,會有如同抹果醬一般,將毒液散佈開來而引起廣泛的病灶。也就是說因為蟲子在人體曝露部位爬行而造成線狀痕跡,當不自覺地打死或夾死蟲體會造成大片糜爛的病灶。隱翅蟲皮膚炎通常是在早上醒來才突然發覺的急性接觸性皮膚炎。患者常覺得莫名其妙、百思不得其解。甚至民間常認為這是「長腳蜘蛛撒尿」的結果。臨床上病灶一開始呈現線狀、斑片狀或混合型的浮腫性紅斑(圖二),有灼熱及刺痛感,在二十四小時左右開始出現水泡、膿泡及潰爛的變化;如果有適當的處置,病灶可在三至四天後乾涸,並在六至七天左右落屑痊癒,但可能會有一至二個月的色素沉著反應。在處理上應先以清水溫和地沖洗病灶,以乾淨的紙巾或毛巾壓乾病灶後,迅速就醫為宜,切勿病急亂投醫或迷信偏方。護理工作:按時服用口服藥以減輕疼痛及搔癢感。小心不要刻意弄破水泡,應遵造醫師指示塗抹藥膏,並以紗布覆蓋以避免繼發性細菌感染,換藥一日至少兩次。沐浴時不須使用肥皂,以清水沖洗即可,沐浴後立即換藥。不可搔抓,以免加重發炎造成色素沉著。 預防工作:就寢時不要開燈火。使用蚊帳避免隱翅蟲飛入。看到隱翅蟲不要用手打死,以免接觸到大量蟲液。萬一沾到蟲液,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table.MsoNormalTable {font-size:10.0pt;font-family:"Times New Roman";} --> 圖一: 隱翅蟲的外觀,下次看到它請手下留情,敬而遠之。table.MsoNormalTable {font-size:10.0pt;font-family:"Times New Roman";} --> 圖二: 打死隱翅蟲後造成大片糜爛病灶 (本文之圖片採擷自呂耀卿教授所著「中國人皮膚病圖譜」)

詹融怡醫師 專業學經歷及著作

26th March2012

詹融怡醫師 專業學經歷及著作

By with 0 Comments
詹融怡醫師 專業學經歷及著作 Image
st1\00003a*{} -->table.MsoNormalTable {font-size:10.0pt;font-family:"Times New Roman";} --> 皮膚科 詹融怡 醫師 (Dr. Jung-Yi Chan) 簡介詹融怡醫師是目前台灣,最有經驗的植髮皮膚專科醫師之一,近三年來,專精致力於,頭髮相關的異常問題。 詹 醫師是台灣第一位兼顧落髮的醫學治療、及植髮手術領域的專家。在台大和國泰醫院的門診,囊括皮膚科和毛髮疾患兩種領域。她目前是台北國泰醫院皮膚科及植髮中心主任。 詹醫師,自她開啟醫師的職涯以來,本著三個主要的專業目標:醫療照護、學術研究及教學。 詹 醫師是台灣第一位,廣泛的結合了醫療和毛髮手術的創始者。她的植髮中心的患者絡繹不絕,也是台灣相當忙碌的植髮中心之一。 詹 醫師的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。於台大皮膚部完 成住院 醫 師及總 醫師的訓練。 詹 醫師和來自全世界的專科醫師,跟著Jerry Shapiro指導教授,在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,接受一年臨床毛髮研究員的訓練。同年,她贏得北美毛囊學會的年度獎學金頒獎殊榮,得以和Bosley植髮連鎖中心的Kenneth Washenik醫師一同工作。自溫哥華返台後, 詹 醫師在2010年創立國泰植髮中心。她有興趣及研究的領域包括毛囊的基礎科學、圓禿、瘢痕性落髮、雄性禿、休止期和各種型式的落髮、多毛症、原發型頭皮異常。她有超過20篇期刊著作被刊登(包含有一篇著作在北美皮膚科醫學會期刊)。 詹醫師的病人,都是從台灣各縣市特地來診治。她深獲國際植髮中心的好評與備受重視。她受邀演講,並在國內外會議發表研究成果,於國際和國內的期刊皆有著作。 詹 醫師在電視、報紙、雜誌、廣播和醫藥版面,曝光頻率極高,儼然家喻戶曉的植髮醫師。 Dr. Chan is one of the most experienced hairdermatologists in Taiwan and has specialized in hair disorders for the past 3 years. She is the first dermatologistin Taiwan to exclusively

蔡宗樺醫師 專業學經歷及著作

26th March2012

蔡宗樺醫師 專業學經歷及著作

By with 0 Comments
蔡宗樺醫師 專業學經歷及著作 Image
st1\00003a*{} -->皮膚科 蔡宗樺 醫師 (Dr. Tsung-Hua Tsai)       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學士(Doctor of Medicine, MD)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(Master of Science, MSc)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皮膚部 研究員 (2009.7月-2010.6月) 現任亞東醫學中心 醫學美容中心 主任亞東醫學中心 皮膚科 專科主治醫師亞東技術學院 皮膚保養與美容醫學 講師教育部 部定講師染料雷射原廠研發計畫醫師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/亞東醫院 幹細胞毛囊再生計畫 主持人發表皮膚、雷射、電波拉皮 國際期刊論文20餘篇,國內外20餘次受邀演講 專業訓練與研究經歷馬偕醫院皮膚科 住院醫師/總醫師馬偕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清華大學特約門診 皮膚科 主治醫師國泰綜合醫院 台北總院 皮膚科 主治醫師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皮膚部 雷射臨床研究員 (2009.7-2010.6)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皮膚部 毛髮幹細胞研究員 (2009.7-2010.6)台灣皮膚科醫學會 雷射脈衝光教育訓練課程玻尿酸、微晶瓷微整形注射原廠進階訓練肉毒桿菌素注射原廠進階訓練 證照 & 專業學會會員資格: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台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 AAD (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)國際光療醫學會(International Photomedicine